构溪河门户网、阆中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四川构溪河湿地、构溪河自驾游露营、构溪河旅游游船、构溪河农家乐住宿、构溪河农家乐渡假村、阆中构溪河论坛、构溪河扶农柳湾露营、阆中妙高镇、河溪镇、金城乡、凉水乡、金城乡、石滩镇、二龙镇、千佛镇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29412|回复: 0

二考隆州驿(张泽宏)

[复制链接]

216

主题

249

帖子

305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7
QQ
发表于 2017-1-1 15: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撰《阆中隆州驿小考》刊用之后,又翻阅了一些资料,走访了一些老人,现将新得赘述于后。
一、阆中最重要的驿站几改乡名
      在古代驿、铺、塘是中央、省、州、道、县传递文书更换马匹,交接囚犯,驻扎兵马,接待官役,云集商贾,中转货物的处所。由中国历史得知秦置郡县,汉置州郡县,唐改道和路,宋复设州县,元建行省,那么,阆中自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建巴国以来于西魏废帝元钦二年(公元553年)即梁元帝萧绎承圣二年,改南梁西北巴州置隆州,阆中名隆州。而妙高就建立了隆州驿站(摘自明《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到了唐代公元712年李隆基继位为唐玄宗后,因避讳改隆州为阆州,但隆州驿仍是驿站。驿站设在现镇政府下面的坐北朝南的八间瓦房内其中三间牢房。解放前作牛贩子栈房。土改时场镇公房不准下分,只租给邢文生,陈元洪续开牛栈。1954年改办妙高医院和兽防站。非常可惜的是马桑木芝麻杆柱子的老街瓦房在2008年地震后改建成了水泥楼房。
根据《阆史索征》续集的引证和自己的实地调查隆州驿站下有青岩塘,上有柏垭塘连接,两塘分别有二至三匹驿马跑送文书,(青岩塘附近的戚国玉老人小时还给驿马打过草鞋)。那时阆中的米仓道是从阆中出发走锦屏驿-五吉关-皇娘垭-赛云铺-河溪铺-三家塘-青岩塘-隆州驿-柏垭塘-凉水铺-铺垭塘-观音场(现仪陇)-老木门铺-张公桥-巴中尹家铺-金山铺-虎头铺-马安铺-枊林铺-恩阳河-巴中城-枣林铺-南江的元谭乡-下两镇-赤溪乡-沙河镇-东垭乡-翻越米仓山现据《西部考古探险米仓道》一书的记载,从此下山已接上金牛道进入陕西的南郑-过汉中-到长安-北平。由此可见隆州驿是上通朝廷下达通、南、巴的大驿站。在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古代,人们多采用“择易而行,择捷而道”的思路,使此道实际上成了到长安、北平的石板“官道”,连成渝两地的官文方书很多时候也会从隆州驿转送。
       今走米仓道发现不少石刻墨迹:南江县截贤岭有萧何追韩信碑记;琉璃关保梅石上刻有“绍兴三年(1133癸丑)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汉中)府,兴元帅程松趋米仓道遁于阆中”的字刻,至今保存完好,说明米仓道是古时陕川通行的官道。明嘉靖23年(公元1544)隆州场改为新丰乡。证据是1543年知府杨瞻编撰的《保宁府志》第六页记载阆中仅设(长乐、龙泉、思恭、太平、奉谷、重锦、淳风、新丰、马头、甘泉、在城)11乡镇,清咸丰编《阆中县志》设12乡都有新丰乡。可见新丰乡在明清时期的地位及管辖范围的状况。究其原因,县以下设乡起于唐代(因新唐史有东仁乡、安仁乡之说)。“新丰”二宇在汉代就有记载,说刘邦之父到陕西后思念江苏的新丰场,把陕西新家克隆成老家的“新丰”,意即物丰貌新,加上妙高月宝山下,有个新丰湾,故新丰乡名著久远。
       从集市来说,妙高场明代叫耀池(取名于瑶池谐音)镇源于明嘉靖《保宁府志》,追述起来,妙高峰下明代的耀池镇应该从构溪河边直达峰腰,包括别墅嘴、大堰坪、瓦子坪、张家山、张家湾、山湾塘湾、灯盏湾和800公尺长宽的河岸坡坝(现场镇一带),因为历来认为妙高是一捕网的地形,被喝形为“仙人网鱼”的风水宝地,从上到下,两条石板路从别墅嘴和张家梁下到河边似两条鱼网的纲绳连接上下街道占地三千余亩。就是解放初存在的两个大坟陵就有近千座古坟上百栋古碑(孩提时我放牛曾在碑帽碑龛下躲过雨),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记下气势恢宏的大碑碑文。时序到流1500年该场的常驻人口应该数千,集市规模应该很大,市场人口超万,因上坪下湾就有“一河三堰八水井”。许多地里有瓦片。从现在的田土名称看,门前坡、别墅嘴、老屋田、转转田、对门田、庙子坪、天心院(现自来水厂)等,可见其古时场镇的端倪。这个河边集市那时就叫城镇,足见古时的妙高就是一座共享人间繁华的小山城。
现据1976年妙高中心校迁建时发现的《于斯万年碑记》说妙高神庙叫耀池院“本境口口耀池院自乾隆壬午(1762)年…至神像遭贼一矩尽成焦土”说的是贼火烧了耀池院,碑记后段说“后得善土刘琦、张田二姓联袂而建(因东移)改称东岳庙较前尤盛”,集市为东岳场。碑的落款是:皇清嘉庆17(1812)年九月十三日。
东岳场上有东岳廟(内设十殿)关帝廟,离场500公尺内还有牛王廟、洞坡廟、尤其寺(现游客中心),寺庙里烧香礼佛早成常事,五廟和尚主持十多人的经书无处藏晒,他们按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旨意要在“伽蓝殿后修晒经楼(台),这个楼是以佛经的‘四宝所成曰妙出高众山曰高’之意皆称妙高楼”。现据妙高镇《刘芳世系族谱》记载,刘氏善士刘珣刘佐等人按众僧意愿于清嘉庆7年(1802)筹措钱粮在关帝庙前修建了晒经藏经用的楼台,加之东岳场南有妙高峰(修牛王庙后改称庙梁山)故将该楼命名妙高楼,东岳场改妙高场,新丰乡亦改妙高乡。
现据中国地埋学得知,北京郊区有妙高峰,杭州南峰有妙高楼,湖南岳鹿山庙内有妙高楼,浙江溪口雪窦山庙后有妙高楼,浙江遂昌县还有妙高镇,…,由此可见妙高楼,大都源自“佛经”。可以想象那时的耀池镇新丰乡不似天上“瑶池”,确是人间闹市。
      清光绪34(1908)年,全县设十区,妙高为南五区。
      民国13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妙高乡公所安了电话,隆州驿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据住在驿隔壁的邢少凯老人回忆太平洋战争时期穿皂衣衙役押送穿红衣囚犯赴保宁高等法院审判仍在隆州驿食宿。1949年初冬陕西胡宗南部队南逃时就走此驿道,同年十月二十八日(公历12月17日)解放军从西安追逃国军的两个团还在妙高场街檐露宿一夜(笔者目睹)。2015年,10月18日,百家讲坛播出的“长生殿 * 进贡荔枝”中有专家考察说,唐代杨玉环吃的鲜荔枝,不可能从十万大山的广西岭南送往长安,而是用驿马过隆州驿、通江进贡的四川江州荔枝。
      1933年红军来阆,妙高为乡苏维埃。
      1935年底,妙高改为联保(保甲制起于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期)当时全县57个联保,妙高联保主任是侯盼勤。
      1940年县政府任命玉台高小校长王世稀为乡长,1946年民选时联任乡长至解放。
      1958年建妙高公社,1967年改为跃进公社,1971年复为妙高公社,1984年复为妙高乡,1992年,合并大庆共和两乡为构溪河湿地旅游中心的妙高镇。
二、一个驿站,两处烽火
     据老人传,在古代妙高有南北两个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一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火为烽,夜晚放烟火为燧通报敌情。阆中人是巴族,板遁族人后裔,他们的军队被中原人蔑称“狼兵”,所以烽火又称狼烟。现长城、骊山都有烽火台遗址,石砖垒台,内上台点火是无信函交通时声光通讯设施。古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夫人一笑,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骗天下诸侯领兵救王,而导至周朝灭亡。
      拿起广角镜回顾阆中在远古时的母系父系社会时是人始祖伏羲之母华胥氏族的居住地,按《阆史索征》李家驹先生说法,五千年前“兰家坝人”在此定居,三千年前,古蜀蚕从鱼凫杜宇和开明早中期有五个相续的王朝在此争战,古巴国在此建都。今天穿越时光四周的狼兵对阆中虎视唾诞,故阆中在隆州驿站南的烽火峤(现妙高烽火桥 村)设烽火一台;在驿站北大庆庙梁顶设烽火二台,就顺理成章了。据此笔者1957年随少先队在烽火小学左面的高包上“野炊”亲自堪察过高包的地形,高包约20米见方,四周古柏参天(古柏树有三十余株,是1959年修河溪中学砍伐的)山顶中间一坪约十平方米,“野炊”指挥台设上面,我为学生总指挥,我想这应该是古烽火一台遗址。大庆烽火二台在大庆小学背后的方土台上约15平方米,1970年我在大庆工作时爬上去一次,方台高出四周约20米,此山的海拔760多米,站在上面,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就现在猜想,南北烽火台点火后,白天阆中可望见烟飘,夜晚可看见火光,这大概就是隆州驿站的两烽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6-2014 构溪河网 版权所有归:阆中鑫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顾问:蔡保宁15328885275 客服电话:18111035959/0817-6422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